企业年金,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,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,有着“第二养老金”之称。然而多年来,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一直比较滞后,尚未起到提高养老保障水平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应有功能。无锡惠山区今年探索创立“工匠激励年金”,力求用一份年金撬动形成个人、企业、城市三赢的局面。今天《敢担当 勇创新 善作为》栏目就来看看无锡惠山区首创工匠年金,构筑引才强磁场的具体做法。

惠山工匠、江苏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副厂长陆向伟说:“我们是民营企业,员工的社保都是足额交齐的,企业年金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,我是企业中第一个拿到企业年金的员工。”


(资料图片)

陆向伟在苏嘉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一线从事机械加工、维修技改工作二十多年,因为技能过硬去年被评为“惠山工匠”。今年6月开始,无锡市惠山区在全国首创“惠山工匠”激励年金计划,将区里筹集的1亿多元“惠山工匠基金”每年的投资收益部分,用来为“惠山工匠”们缴纳企业年金。和陆向伟一样的受益者首批已有41人,与社保养老金一样,企业年金也是早积累、多得益。

惠山工匠、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的高级钳工严国梁说:“年金的激励形式是持续性的,我算了一下在我退休之后,除社保养老金之外每个月大概可以领取1000块钱,可以领取20年。 ”

据介绍,后续每年评定的“惠山工匠”中,符合条件的都将纳入年金计划,只要他们留在惠山工作,区里就会每年为他们缴纳企业年金,缴纳金额也会根据其技能水平、带徒授课以及对企业降本增效的贡献度做相应调整。当地人社部门表示,惠山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,吸引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乐业惠山,正是创建工匠年金的初衷,也希望以此来引领更多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。

无锡市惠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邓莉说:“我们惠山区,制造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达到了57%。企业年金,对于工匠个人而言,能够提高退休以后的待遇,提升他对于惠山区的归属感和粘合度;对于企业而言,有助于留住人才,提高竞争力。 ”

由于企业年金是自愿性质,一些企业、特别是民营企业出于成本考虑,主动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并不高。近年来,江苏顶格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,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%降至16%,同时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、工伤保险费率政策,切实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,为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创造条件。截至2022年底,江苏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数量为73.59万,资金总量769.10亿元。在主题教育中,省人社厅把宣传、推进企业年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,深入基层调研,搜集企业诉求,共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良策。

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盛馨莲说:“我们将在总结各地创新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年金模式,指导更多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,提高企业年金覆盖面,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,让更多人拥有第二份养老金的同时,助力构建江苏育才引才留才强磁场。”

【时空评论:为“敢为善为者”点赞加油!】

无锡惠山区人社部门首创工匠年金这个新办法,去解答技能人才引、培、留、用的老问题,打开了多方共赢的新局面,我们要为这样的敢为善为点个赞!

由此可见,敢为善为,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,是多么重要。前不久,省委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,正是要为敢为善为的干部撑腰鼓劲,引导形成敢担当、勇创新、善作为的良好氛围。干部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,尤其是江苏要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,首先就要强化干部“敢为”的担当,培养一大批敢想、敢做、敢当的“先锋”和“闯将”。同时各级干部还要提升“善为”的能力,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,要坚持问题导向,精准把脉、对症开方,更要善于总结思考、创新方法,加快练就“独当一面”“胜人一筹”的真本领、硬功夫,只有这样,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再立新功、再创佳绩。

(江苏广电总台·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/浦沫瀚 杨帆 刘康亮 编辑/赵黎静)

(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