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
最近,拜读《卖油翁》,感触良多,受益匪浅。从作者欧阳修的知人善用、陈尧咨的宽容大度、卖油翁的专业技能等方面,都深深触动了我。近代学者王国维,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境界,都是从立志、奋斗、坚持三个层面引导我们下“笨功夫”,用足够的量变引起质变。要转变思维模式,追求质量和长效,追求“走捷径”,反而会“走弯路”,甚至是“不归路”。

立下“长远”之志。立志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要立长志,不要长立志。领导大泽乡起义的陈胜,虽然年少时只不过被人雇佣耕地的农民,当时就有了“苟富贵,无相忘”的“抱团取暖”意识,受到嘲讽之后,更喊出了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”的至理名言。人在身处谷底或挫折时,容易自轻自贱,满足于目前的“小富即安”,久而久之,温水煮青蛙,丧失了不懈奋斗的动力。在基层干部中,部分干部因上升空间、福利待遇、周末假日等诉求无法一一满足,就容易陷入“躺平”和“摆烂”。工作没有目标,见子打子,敷衍应付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身居高位,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,保证其用之于民。在基层一线,要提高大局意识,将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、惠民惠农政策、基础设施建设等落实落地。要立下“为民服务”的“长远”之志,切忌玩物丧志、利欲熏心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。

注入“不辍”之力。自古以来,不乏天赋异禀、志向远大之人,但真正到达成功彼岸的少之又少,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持久的投入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,为了既定目标,废寝忘食、不懈奋斗,才能成为各自行业的精英。如果“这山望着那山高”,没有“躬耕不辍”的投入,成功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。猎豹捕捉猎物时,先认准一个目标后,就会一直追捕,直到抓到猎物或彻底逃脱才停止。在此过程中,对于很多似乎触手可及、擦身而过的猎物却视而不见,绝不改变追捕目标。经研究发现:猎豹耐力较差,中途改变目标,就会分散体力,坚持一个目标,成功率大大提高。人类何尝不是如此,有家庭的压力、工作的压力、社会的压力等等,精力有限。设定目标之后,如果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,就离成功渐行渐远。羡慕别人的好身材,却疏于身材管理,去几天健身房嫌累放弃。羡慕别人的成功,却时常上班“摸鱼”“到点就走”,将别人的努力和付出归结于运气或者关系。羡慕别人自主创业赚得“盆满钵满”,就蜂拥而上,殊不知“隔行如隔山”。总是想靠点“捷径”和“偏门”,走向成功,就永远都是“别人家的成功”。《卖油翁》直接点破了成功的秘诀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”通过持之以恒的投入,才会有“手熟”技艺,拿到打开成功之门的“钥匙”。

做足“长久”之功。在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中,我最推崇的还是第三种境界: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当我们确定一个目标,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,接下来就要懂得“等待”,大部分人会倒在“黎明前的黑暗”,看不到成效或者收效甚微时选择放弃。用足够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,还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,当机会来临时,才不会手足无措、错失良机。如NBA球星科比、库里,许多人只看到他们鬼魅般的突破、百发百中的三分,却不知他们最早来到训练馆,最后离开,以数以万计的练习、一次不进追身再打的魄力,才有关键时刻的“大心脏”、一枚枚金灿灿的总冠军戒指。司马迁为了写《史记》,忍辱负重、笔耕不辍十三年。苏武出使匈奴,被扣押十九年,即使“食雪”“旌尽”,也宁死不屈,终是“守得云开见月明”。我们不能追求“快餐式”的成功,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孜孜不倦、坚守阵地。农民不种地,将耕地“非粮化”,国家的粮食安全就难以保障。工人不做工,“大国工匠”无从谈起,“中国制造”“中国创造”就如“空中楼阁”。基层工作者不当好“守村人”,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就会出现“肠梗阻”。文以拙见、道以拙成,大巧若拙,最聪明的做法用的是看似最笨拙的办法,最快的“捷径”其实就是脚踏实地“走正路”,持续用力,久久为功,定会有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释然和满足。

王钰刚(丘北县纪委监委)

责任编辑:谭江华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