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
“2020年纳非村实际集体经济仅为14.4元,越级信访案件159件,群众增收看不到任何希望”,这是师宗县高良乡纳非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杨建辉刚任职时的真实写照。近年来,纳非村坚持党建引领,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驱动力,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、治理有效的新路子。

土地流转让思路变出路

纳非村在基层组织建设、党员队伍建设和发动群众参与上下功夫,通过流转土地,有效解决“地广人稀耕地少,守山看山无收入、致富增收无希望”的问题。一是组织赋能引领。采取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由村党总支牵头,“大岗位制”7大员履职尽责,“一肩挑”后8个村小组党支部书记(小组长)主动担责,依托纳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将人均3亩耕地进行整合,结合气候、资源、地理等优势,规模种植沃柑、百香果等,同时将87.5%的富余劳动力有序引导外出务工,实现乡村振兴增收措施全覆盖。二是党员敢示范。在综合分析了市场风险、热果品质的基础上,通过引进林溪由良种植专业合作社,5名党员试点种植沃柑,由“两委”成员和小组干部示范,网格员、党员参与,带动包保群众流转土地482亩。由于合作社运作科学、经营有效、管理有序,2022年纳非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。三是群众想参与。党总支坚持让土地收益最大限度留在群众手中,流转土地平均每亩600元,合作社年均用工4000余人次,发放工资60余万元,实现“一块土地两份收入”,2022年来,全村86户群众主动参与土地流转173亩,全村零散土地资源有效盘活,土地利用率和规模效益明显提高。

统购统销让产品变商品

纳非村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、统一包装品牌、多渠道打通市场等方式,有效解决“背着背篓沿路买,价格高时无果买,价格低时无人摘”的问题。一是紧盯定位谋发展。纳非村落实县委、县政府制定的高良乡速生商品林、劳务输出、热区水果三个过亿产业的发展思路,围绕打造全省知名热果之乡定位,牢牢把握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主动融入县乡发展大局,打造农产品电商直采、定制生产及民族特色种植采摘、旅游休闲特色经济,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。二是驻村帮扶有力量。自2016年以来,中国邮政集团曲靖分公司先后选派了3批12名干部驻村驻点帮扶,建设热区水果电子商务中心1个,畅通线下销售渠道,搭建线上销售平台,延伸产业结构。驻村队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项目500万元打造精品热果基地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组织开展主题夏令营、乡村振兴“小康杯”等活动,凝聚基层治理合力。三是塑造品牌闯市场。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先后到深圳、广东、上海考察市场需求,与7家知名客商建立合作关系,先后2次参加热区水果节,并在中央和省市县级媒体宣传报道,通过统一技术管理、统一质量标准、统一销售品牌,“良品高良”品牌越擦越亮,市场效益越来越好。

村村联合让后进变先进

纳非村与纳厦、设里、雨厦开展村村联合,搭建“发展共话、活动共办、决策共议、资源共享”平台,补齐产业发展、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。一是产业发展规模化。围绕“党建领农、创新强农、共享富农”理念,依托热区水果行业党支部,充分利用中国邮政公司销售渠道,成立师宗县高良热果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,采取工作联动、产业联营的“多村一体”合作模式,组织辖区群众标准化种植、品牌化销售。二是利益联结机制化。通过集体经济发展,创新利益联结机制,集体经济收益20%用于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,60%投资基础设施发展民生事业,20%兜底收入保障困难群众增收,以保障群众需求为根本,极大释放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。三是共治共享常态化。通过热果产业的发展,盘活土地资源,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有效化解因自然保护区、公益林界线划定导致速生商品林难以变现矛盾,通过技术帮扶、资金互助、渠道共享,随着普法强基补短板的深入推进,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有效凝聚,“三治”融合成效初显,信访积案逐一化解,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未发生越级上访。

“热的不是气温,是对热果产业发展的激情,穷只是元素,但不是标签。”纳非村将强化党建引领,不断建强基层组织、优化队伍结构、补齐发展短板、夯实治理基础,通过多村联盟、跨村联营,扩大村村联合规模,确保联出发展活力、联出致富希望、联出共赢局面,力争走出一条党建引领、联盟同心、携手共富的振兴之路。

师宗县高良乡党委供稿

责任编辑:谭江华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