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
自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启动以来,各地对标“八大领域”创建标准,团结带领广大党员、干部、群众和社会各界掀起了绿美建设的热潮,取得了三年行动的阶段性成效。绿美乡村建设是绿美建设的重要方面,必须立足实际、着眼高质量发展需求,统筹好农村生态、美学、人文、经济、生活等要素,提升农村发展能级和品质,让绿美乡村蝶变升级。

以树破题增绿,让“小树苗”变“大美景”。“山多林多”是云南部分地区的鲜明特点,大多数村庄藏在大山深处,有些干部就觉得绿美乡村建设与我无关,但绿美乡村建设是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一项长期、系统工程,与“可持续发展示范区”创建的战略目标一脉相承,不该仅仅是表面上“绿”的效果。绿美乡村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在保护原有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,把村庄绿化美化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规划指导,科学选择坡地、荒地、河边、公路、房前屋后等种植树种,培育经济适宜苗木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共赢。要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和建立“门前三包管理”及“长效治理”机制,采取“党建+”的模式组织网格员、护林员、农户管好承包领域内树木,杜绝村庄绿化美化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现象,确保“种一片、管一片、活一片、绿一片、美一处”,切实让群众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美景中。

把方寸地变美,让“小庭院”变“聚宝盆”。农村住宅是乡村的最基本单元,一般情况下,群众多以务农为主,居住相对松散,人均占用宅基地面积较大。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村各家各户息息相关,既是加强和改进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,更是一件符合社情民意、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。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要立足“宅”字做文章,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、促进农民增收、美化乡村环境上下力气,组织挂包干部、网格员支持帮助群众把自家边角地、荒弃猪圈、仓库、旱厕等进行整理盘活,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禽园、小公园、小作坊、小民宿“七小园”,开展庭院“微经济”实践探索,让“小”庭院释放“大”效益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“两个作用”,建立“七小园”管护责任岗和党群积分制,以家庭形式开通积分存折,以“一名党员+N户村民”形式划分“红色责任田”和认领管护责任岗,实现管护到人、责任到户,引领人人成为绿美乡村“责任人”。

用“绿色”生“金色”,让“穷山村”变“网红村”。近年来,各地在实施绿美乡村建设方面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势头,推出了一系列生态研学、户外运动、旅居养老、高原农业休闲以及绿色住宿、绿色餐饮、绿色交通、绿色游览等“绿色经济”发展模式,让“绿色”变成了“金色”。绿美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将“绿色”停留在“面”上,要真正把绿色优势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,让村庄既有“颜值担当”,又有“发展动能”,才是绿美乡村建设的目的。要将绿美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起来,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、人文景观等资源禀赋,科学研究实现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融合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规划,比如,林业资源丰富的,积极引进企业、科研单位推进林业养殖、林下种植、仿近野生栽培等发展模式;人文资源丰富的,组织致富带头人、乡闲能人、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开发近郊游、乡村游、民宿露营、乡村酒吧、农业观光园、电商直播等项目,让农村文旅发展“含绿量”更高,打造集游览观光、乡村民宿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“网红村”等等。

绿美乡村建设前景广阔,巩固好当前建设成果,要坚持把绿美乡村建设当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,不断以树破题增绿、把方寸地变美、用绿色生金色,全面推动绿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,一年接着一年抓,一茬接着一茬干,做活生态旅游文章,让乡村从“一处美”转变为“处处美”,从“一时美”转变为“时时美”。

康文明 周 露(临沧市委组织部)

责任编辑:谭江华

推荐内容